MEDIA
世博台灣館的形象推手
2010.09.22

2010-09-22 天下雜誌 456期 作者:熊毅晰
從外行人起家,廖佳琳的熱情與堅持,不僅打造世博會台灣館接待人員的制服,更讓穿過的人都說,卓蓉的制服,下班後不會想急著脫下來!

上海世博的台灣館正迎起雙臂推銷台灣的同時,接待人員那一襲剪裁俐落的白色套裝,讓人眼睛一亮,這是來自廖佳琳的設計。

熟悉廖佳琳的人都叫她「制服女王」,因為,全台灣七成以上的化妝品百貨專櫃小姐、一半以上銀行的櫃檯小姐,身上穿的制服全都由她一手包辦。

廖佳琳創辦的卓蓉制服,一年營收剛跨越一億元門檻。在台灣的許多角落,如飯店、醫院,甚至台灣高鐵,都可以看到她的傑作。現在,設計許多企業服務人員門面的廖佳琳來為代表台灣的服務人員跨刀,不只讓人見識到「女王」取代知名設計師的生猛,一則台灣女性的創業故事也隨著世博風華再現。

就像許多創業家在各自不同的故事背後,通常都有著的共通特質,那就是對事業的熱情和投入。二十多年前,大學時讀的是觀光管理的廖佳琳,畢業後曾在國賓飯店任職公關半年後,就在友人的介紹下,一腳踏進百貨公司櫃位小姐的制服承攬行業。


無心插柳的創業之路
當時廖佳琳在友人的服裝公司內負責業務,每天的工作就是向百貨公司內的化妝品專櫃企業,拉制服訂單。儘管對於紡織與服裝產業一竅不通,但基於自幼就對服裝設計的喜好,加上每次拜訪客戶前都會對該企業深入研究,因此,當時的廖佳琳就經常能提出許多讓客戶驚豔的制服設計想法。例如剛剛進入台灣市場的Sisley,她會建議用小碎花洋裝展現品牌的年輕特性;對日系品牌,她建議可以在領口滾邊增加活潑感。

廖佳琳擁有滿腦子創意,她的老闆卻總是要求她專心做好業務就好,禁止她接觸廠務和設計領域。加上一直以來,制服行業中就充斥著人情關係凌駕專業的現象,這讓廖佳琳感到很困擾。很多外包廠商靠著老闆的關係拿下訂單,產品卻常常不實穿,讓她挨客戶、員工的抱怨,灰心的她決定離開這行。

就在廖佳琳正準備尋找新工作時,以前的客戶卻對她的創意印象深刻而前來敲門。「不要急著拒絕,就幫我們做做看吧,」一家化妝品代理商因為剛剛引進桑麗卡(Sonia Rykiel)品牌,跑到廖佳琳家中要求她試著幫旗下二十多位專櫃小姐設計新制服。原本抱著幫忙一試心態的廖佳琳,沒想到卻一炮而紅,後來連當時在全省擁有二百多位專櫃小姐的大品牌伊莉莎白雅頓(Elizabeth Arden)也找上她,自此生意不斷。一九七九年,她以大女兒的名字「卓蓉」為名,在自家成立個人工作室,專心從事企業制服這門生意。

從一個非設計本科系出身的外行人出發,廖佳琳能夠走過二十個年頭一躍成為台灣的「制服女王」,關鍵還是她的三大絕活:

絕活一:
絕對不讓客戶「撞衫」

除了獨到的時尚設計創意外,廖佳琳能夠在制服行業闖出一片天,還有她對自家產品的堅持,尤其她絕對不能容許二家制服雷同的事發生。

為了做到每家客戶的制服都是獨一無二,廖佳琳甚至從布料的開發階段就開始要求客製化。屏東科技大學時尚設計與管理系副教授葉曾欽觀察,一般制服公司在拿到訂單後,多半直接選用市面上既有的布料,但廖佳琳卻很堅持布料也要自己開發。因此,從紡織、化纖廠,到像屏科大這樣的學術機構,都經常可以看到廖佳琳的身影,「包括布料裡面的抽紗顏色,廖總甚至可以為客戶做出符合它們自家企業識別顏色的布料,」葉曾欽說。

最近這幾年,廖佳琳更致力於把吸濕排汗與電磁波防護纖維和制服結合。廖佳琳的好友、前永豐餘造紙公共事務部協理劉瑞娥觀察,廖佳琳的眼光看得比別人遠,看似投入的成本高,卻得到更高的效益。劉瑞娥舉例,像卓蓉剛剛拿下國泰集團春季制服的訂單,很重要的關鍵就是她把電磁波防護纖維應用到制服的內裡上,儘管這樣每一碼布的成本要多增加至少三十元。

 

絕活二:
讓制服會說話

去年,廖佳琳代表台灣前往奧地利參加世界洋服創意設計競賽,結果技壓群芳,擠下參賽的十八國,拿下首獎。事實上,在這二年一度的世界洋服大車拚中,卓蓉已是連續二屆都拿下台灣代表權的資格。

對廖佳琳來說,制服已經不只是制服,對多數上班族來說,制服是一年當中穿在身上最久的服裝,因此,廖佳琳除了費心把企業形象融合其中外,更在意穿著者的感受,「穿卓蓉做的制服,下班後不會急著脫掉,」廖佳琳說,這是許多老客戶最常跟她講的讚美。

一位大眾銀行的黃姓理財專員就形容,卓蓉做的制服不僅穿一整天都還很舒適,因為也很美觀,還常讓她多了一個和客戶聊天的話題。

事實上,廖佳琳為了做到讓每位客戶滿意,還堅持一定要幫每位企業員工量身訂做。卓蓉設計師鄭豔君就回憶,有一年她們幫台灣銀行做制服,在廖佳琳的堅持與帶領下,結果最遠還到外島南竿去幫當地分行員工量身,「到了島上後還被用運鈔車接送,」鄭豔君印象深刻地說著這難忘回憶。

 

絕活三:
把制服做得物超所值

「她是一個很可愛、很天真的老闆,從來不計得失,只要客人喜歡,她掏心掏肺,從來不計成本,」在廖佳琳身邊工作十多年的鄭豔君形容她眼中的老闆。

和卓蓉配合近十年的男裝協力廠、兆翔製衣總經理黃聰志舉例,一般同業使用鈕釦,成本頂多三到五塊錢,但廖佳琳為了增加制服的質感,或是為了融入企業識別顏色,幾乎已是習慣性地使用鑲有施華洛世奇水晶的鈕釦,因此,卓蓉的鈕釦成本是一顆三十到五十元,甚至還用過一顆一百元的,「扣子十顆比衣服還貴,」黃聰志笑說。

儘管成本比別人高,但廖佳琳仍堅持一律和MIT(台灣製造)的上下游協力廠商合作。「個性阿莎力的她,待人處事很公道的,很有規矩,從不會佔我們這種小工廠的便宜,」黃聰志說,因此業界都很喜歡和卓蓉合作。兆翔目前是台灣最大的男士西裝代工廠,像兆翔這樣與卓蓉合作的協力廠商共有五十餘家,而這群技藝純熟軍團,其實也是卓蓉競爭力的主要來源。
用專業迎擊產業劣勢

但在「制服女王」光鮮稱號的背後,廖佳琳要面對的其實是一個異常艱困的產業環境。在國內從事訂製西裝已逾四十年的力上西服董事長梁冬富分析,因為低價搶標風行,「團服(團體制服)根本就是一個被打爛掉的市場,毫無品質和利潤可言,」他說,現在有不少專門從事團服競標的業者,公司才五到十坪大,主要工作都是在從事人際關係的遊說,本身完全不負人事與製造成本。

再加上與企業關係良好的大財團也來插一腳,面臨上下夾擊的廖佳琳,只能另闢戰場。廖佳琳透露,儘管企業制服市場看似甚大,但因公開招標的環境過於惡劣,因此這部分佔卓蓉營收不到二成,她的主要訂單還是透過競賽與議價得來。

企業的口碑和好評對廖佳琳而言就特別重要。為了博得客戶歡心,創業這二十年來,廖佳琳形容自己「腦袋瓜子一天到晚都在想有哪些新的設計」。她透露,她至今都還經常半夜起來畫圖,而在路上看到漂亮的衣服時,她也常突然就駐足發呆,當場開始聯想。

看在同業眼裡,梁冬富也不禁推崇地說,因為認真,因為執著,因此廖佳琳才能從一個外行的人,「變成一個完全內行的人,」曾幫蔣經國、李登輝等前元首做西裝的「御用裁縫」梁冬富說。

看來,只要堅持,即使環境再險惡,有實力者終究仍有一片美好舞台。

卓蓉制服小檔案

創辦人兼總經理:廖佳琳
成立時間:1979年
資本額:1,500萬
員工人數:約20人(含協力廠商約96人)
年營收:一億元

 

專家診斷
屏東科技大學時尚設計與管理系副教授 葉曾欽:
延攬年輕人才 為產業注入活水

卓蓉能夠在制服行業闖出名號,還有很大關鍵就是在它的技術實力。尤其在女裝方面,能夠把女裝的曲線美、玲瓏美發揮得很好,這方面主要就在於它們的打版能力。

打版就是把前胸、後背、領子、口袋等先做成版子區隔開來,然後把布一疋一疋堆放後,將排好的版放上去,然後再剪裁,這就是所謂的立體打版,不僅可以體現服裝的美感,更符合人體工學,同時也可以美化、修飾每個人的身材,兼顧流行與美觀性。

卓蓉的打版能力,一方面是來自它有一群經驗老道的打版師傅,一方面則出自它和產業鏈的良好配合,把它和協力廠商的互蒙其利發揮到最大。一家服裝公司的打版能力並不是擁有愈多打版師就愈好,而是要看它的投入程度。公司的向心力愈強,投入就愈高,經驗也因此可以不斷累積,才能夠創造打版能力的優勢。而廖佳琳則扮演能夠凝聚公司向心力的靈魂人物,包括其協力廠商的向心力。

展望卓蓉未來的發展,就不能不提這個行業的發展隱憂。台灣的人口結構持續老化,裁縫和服裝技術人才也面臨斷層,像我現在到任何一家服裝加工廠內,員工的平均年齡都在五十歲以上,所以廖佳琳很清楚這個行業需要年輕的人才加入。

這二、三年,卓蓉每年都會固定提供給年輕學生實習機會,同時也很樂意提供卓蓉當作學生的實驗舞台。這對長遠要往個人訂制服,甚至進軍中國制服市場的廖佳琳來講,是有很大加分。

 

天下雜誌 2010年09月22日 456期 報導